专业负责人 | 姓名 | 吴学红 | 所在单位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
职称 | 教授 | 出生年月 | 1978.08 | |||||||||
职务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 | 联系电话 | 18860373268 | |||||||||
学科及研究方向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制冷与低温设备节能技术、强化传热与传质、储能技术 | |||||||||||
教学情况 | 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学分、本人授课学时)(不超过五门) 2024:能源22-01/21-02班:传热学,3.5学分,56学时; 2024:能源22-01/21-02班:工程热力学,3.5学分,56学时; 2024:能动22级研究生:数值传热学,2学分,32学时; 2023:能源21-01/21-02班:传热学,3.5学分,56学时; 2023:能源21-01/21-02班:工程热力学,3.5学分,56学时; 2023:能动22级研究生:数值传热学,2学分,32学时; 2022:能源20-01/20-02班:传热学,3.5学分,56学时; 2022:能源20-01/20-02班:工程热力学,3.5学分,56学时; 2022:能动21级研究生:数值传热学,2学分,32学时。 | |||||||||||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获奖情况 | 近五年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获奖情况(含教改项目、研究论文、课程、教材等) 2024年主持获河南省教学改革项目1项,获河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2022年主持获河南省教学改革项目1项,获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 2023-05-01主持《传热学》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3-08-01 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得团体三等奖; 2022-07-01 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024-05-10 获河南省“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换热器设计优化》; 2023-02-01 河南省“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创业项目训练》; 2021-07-01:主持《传热学》获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2022-07-01:主持《工程热力学》获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2020-05-01:主持《工程热力学》,获河南省本科教育上线教学优秀课程;2023-03-01:参加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省级特等奖; 2022-09-01:获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省级一等奖; 2021-12-31: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省级一等奖; 主编《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参编《传热学双语精讲》,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 参编《Matlab/Simulink实例详解》,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 |||||||||||
团队成员 | ||||||||||||
序号 | 姓名 | 年龄 | 职称 | 所在单位 | 主要从事专业/行业 | 曾授课程 | 拟授课程 | |||||
1 | 金听祥 | 49 | 教授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空调 | 中央空调设计优化、制冷行业标准与知识产权实务 | 《数智能源实习实训》 | |||||
2 | 张雪龄 | 38 | 副教授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 | 流体力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项目训练 | 《热工基础》 | |||||
3 | 何永宁 | 38 | 副教授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 | 制冷压缩机 | 《流体机械原理》 | |||||
4 | 王燕令 | 42 | 副教授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 | 传热学 | 《智慧能源系统与管理》 | |||||
5 | 吕财 | 35 | 副教授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 | 传热学、换热器设计优化、制冷工程设计与管理 | 《数智能源实习实训》 | |||||
6 | 王涛 | 36 | 副教授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 | 制冷空调电气控制、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 | 《智慧能源系统与管理》 | |||||
7 | 朱世权 | 36 | 讲师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 | 制冷空调电气控制、低温技术 | 《制冷原理与控制》 | |||||
8 | 韩勇 | 37 | 讲师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 | 换热器设计优化、传热学 | 《绿色数据中心能源管理》 | |||||
9 | 张振亚 | 36 | 讲师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 | 制冷空调电气控制、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 | 《数智能源实习实训》 | |||||
10 | 彭钰航 | 39 | 讲师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 | 制冷空调电气控制、低温技术 | 《制冷原理与控制》 | |||||
10 | 吕子建 | 31 | 讲师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 | 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工程设计与管理 | 《数智能源实习实训》 | |||||
11 | 解伟 | 42 | 副高级工程师 | 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制冷空调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数字工程智能制造 | 《能源装备智能制造》 | |||||
12 | 叶少武 | 45 | 高级工程师 | 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 | 能源与动力工程/制冷空调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 | 《工业物联网与智能运维》 | |||||
13 | 车福亮 | 51 | 副高级工程师 | 亿联鑫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机械设计与制造(制冷)/制冷空调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毕业设计 | 《绿色数据中心能源管理》 | |||||
14 | 宋天一 | 45 | 高级工程师 | 隆华科技集团(洛阳)股份有限公司 | 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管理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 | 《能源装备智能制造》 | |||||
15 | 梁路军 | 61 | 教授级高工 |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能源与动力工程/装备制造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毕业设计 | 《能源装备智能制造》 | |||||
16 | 张洪亮 | 44 | 高级工程师 | 日出东方控股有限公司 | 能源与动力工程/装备制造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毕业设计 | 《智慧能源系统与管理》 | |||||
17 | 李明昕 | 46 | 高级工程师 | 正星氢电科技有限公司 | 能源与动力工程/装备制造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毕业设计 | 《能源装备智能制造》 | |||||
18 | 杨东 | 52 | 教授级高工 | 郑州春泉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能源与动力工程/装备制造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毕业设计 | 《能源装备智能制造》 | |||||
19 | 王熙熙 | 34 | 高级工程师 |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能源与动力工程/装备制造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毕业设计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 | |||||
20 | 李芳星 | 47 | 高级工程师 | 广州杰能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能源与动力工程/装备制造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毕业设计 | 《能源装备智能制造》 | |||||
团队成员 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获奖情况 | 团队成员近五年承担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2项;承担教育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承担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累积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编制教材10余部。参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工程教育认证等多项教学质量工程。 团队成员近项目组成员承担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制冷空调电气控制》《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换热器设计优化》《中央空调设计优化》《制冷行业标准及知识产权实务》等核心课程,授课内容覆盖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主要用能设备运行原理及控制;专业教师奋斗在科研一线,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多项,所开展研究出于能源动力类专业前沿,相关科研工作经历可保证微专业课程授课质量。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及省级学科竞赛奖励30余项,荣获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团队成员致力于教育教学,近几年获得以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教学奖励: 2019年在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中排名第一并获批河南省一流专业; 2020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2020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组织; 2020年《格力电器(郑州)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020《制冷空调系统拆装及设计制造工艺虚拟仿真系统》获批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021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021年申请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受理; 2022年获批河南省环保型制冷技术与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2年获批河南省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 2023年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自评审核通过; 2019年获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一般项目,已结项; 2020年《能源与动力机械基础》获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并申报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获校优秀课程 思政案例三等奖、优秀奖各1项; 2022年获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2022年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均已结项; 2024年获批河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2021年《传热学》获省级一流课程; 2022年《工程热力学》获省级一流课程; 2022年《流体力学》获郑州轻工业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23年《传热学》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 2023年《流体力学》获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示范课程; 2023年《能源与动力工程创新项目训练》获河南省“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 2024年《换热器优化设计》获河南省“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 2024年《传热学》获郑州轻工业大学第一批“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数智化课程立项; 2023年吕财获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工科)省级一等奖,获省级教学标兵; 2023年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